2012年8月22日星期三

湖南機械行業發展現況

湖南機械行業發展現況

有人說,是湖南人實現了清朝的中興,防爆型堆高機有 人說,半部中國近代史由湘人寫就,瀟湘大地孕育了近代中國的精英。雖說“惟楚有才”有失偏頗,然而湖南人為近代乃至當代中國做出巨大貢獻卻是不爭的事實。 以湖南衛視為代表的“電視湘軍”創造了中國電視發展史上的奇跡,而在與電視行業顯得有點格格不入的工程機械領域,工程機械“湘軍”也正在逐漸掌握話語權。 “吃得苦、耐得煩、不怕死、霸得蠻”,這12個字精煉地概括出湖南人的特點,而在工程機械“湘軍”的發展歷史上,這十二字也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

  吃得苦認准方向艱難創業

   “創業艱難百戰多”,如今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風雲人物——梁穩根在創業時可能沒有經歷過“百戰”,但是他在創業時的經歷也足夠坎坷。1986年,時任國 家兵器工業部下屬洪源機械廠體改委副主任的梁穩根放棄鐵飯碗,同袁金華、毛中吾、唐修國一同創業,四個年輕人在當時選擇用“販羊”的方式來實現原始積累, 在那個年代,“大學生成了羊販子”成了大街小巷討論的熱點話題。後來,在經過做酒和生產玻璃纖維的失敗後,四個人於1986年拿著東拼西湊的6萬元錢,在 梁穩根的家鄉湖南漣源成立茅塘焊接材料廠生產焊條。對於四個人來說,拿到創業的第一桶金並不容易,他們通過上百次配方調整,數十次的工藝改變,研制生產的 105銅基焊料卻因質量不過關收到遼寧一家工廠的退貨,最終在中南大學專家的幫助下解決了質量問題。而後,把目標轉向工程機械領域,作為第一家涉足工程機 械的民營企業——重工憑借吃苦的精神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第一。

  湖南另一家工程機械巨頭的前身——長沙建機院在 上世紀80年代末面對經濟轉型,只能依靠向制造企業賣技術、賣圖紙來賺錢。面對長沙建機院不甚樂觀的發展形勢。1992年,時任副院長詹純新帶領7名員 工、借款50萬元創辦了。由於缺乏相關支持,當時的只是租用了一個200平米的車間,“當時最大的設備,是花了5000元買的一個鑽孔的台鑽——全部的家 當。”回顧當年的創業,詹純新不無無奈地表示。1993年,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自主研發生產了10台混凝土輸送泵,然而,到了第二年,顧客普遍反映的產 品存在的問題開始困擾詹純新。面對抉擇,詹純新果斷選擇停產半年重新設計產品,經過半年的潛心鑽研,中聯第二代混凝土輸送泵在主要性能上已經可以與國外同 類產品相媲美。據詹純新回憶,那是中聯創業過程中令他印像最深的事。

  耐得煩服務做到無以復加

  “用偏執的態度,窮盡一切手段,將服務做到無以復加的地步。”這是梁穩根對售後服務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於售後服務的最好詮釋。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把服務當作了競爭的焦點,湖南工程機械企業在售後服務上充分發揮了“耐得煩”的精神。

   服務秉承“創造客戶價值,客戶永遠是對的”的服務理念,以客戶需求為中心,用一流的速度、一流的技能、一流的態度實現“一切讓您感動”。“對客戶來電來 函信息8小時內處理完畢答復;服務工程師24小時待命制;故障未處理完畢,服務工程師不能離開現場,離開現場需客戶許可。”這是對於服務的承諾。目前在全 球200多個國家與地區設有分。辦事處已超過300個。其中國內有27個分,147個辦事處。 在全球設立了400多個配件倉庫,其中國內有270余個,形成了總部倉庫、區域中心倉庫、二級倉庫的三級配件供應保障體系,全球儲存了價值5億多元、6萬 余種零配件供用戶選擇,充分保證用戶對配件的需求。服務分遍布各個行政區域。目前在全球200多個國家與地區設有分,辦事處已超過300個。

  提出“全過程、全天候、全方位、全身心”的服務承諾。保證全天候24小時提供快捷的上門服務:接到質量反饋信息後2小時內提出滿意的處理方案;接到服務請求服務站所在城市2小時之內趕到故障現場、服務站所在省份12小時內到達、暫未設服務站省份48小時到達。

  不怕死重視科研勇於創新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全球混凝土泵車的高度是由中國企業來定義的。的86米泵車和中聯的80米碳纖維泵車已經成為世界混凝土泵車的標杆。在這兩家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創新成為了關鍵詞。

   集團自創立以來,一直致力於企業研發能力的提升,每年堅持不小於銷售額5%的研發投入,按照“專業化布局,一體多地分布”的思路,在美國喬治亞州、德國 北威州、印度馬哈拉斯特拉邦、巴西聖保羅以及中國的長沙、北京、上海、昆山、沈陽等地建立起31個研究院、221個產品研究所,依托以PDM系統為核心的 研發信息化集成體系,實現全球研發數據集中管理、安全共享,支持全球24小時的協同研發活動。截至2011年底,擁有研發人員10059名,博士、碩士占 40%以上,外籍專家100余名。先後建成3個院士專家工作站、2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個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個省級技術中心、1個國家認可實 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和1個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形成集群化的創新平台體系。截至2011年底,累計申請中國專利4141件,其 中發明專利1440件,PCT國際專利申請189件,海外專利65件。已獲授權專利2211件,海外授權10件,居行業首位。

   憑借深厚的文化積澱與科研底蘊,秉承四十多年的產品研發經驗,成立以來就作為龍頭企業引領著整個建機行業的產品創新與技術進步。其行業技術覆蓋率超過 75%,並由此每年產生近200億元的社會效益。擁有龐大的科研開發隊伍,其產品研究開發中心下設四個產品研究所,共有380多位資深工程師在此工作。其 中高級技術專家137人,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專家17人,國家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6人。良好的學術氛圍與研究環境,卓有成效的創新激勵機制,培 養和造就了大批傑出專業人才,在這裡誕生了多位中國建設機械行業的學科帶頭人。2001年,被國家人事部授權設立國家級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強大的科研開發 能力與科技創新能力,使的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至2001年10月,共獲授專利387項,並繼續以每年20多項專利申請的速度在增長。

  霸得蠻領軍中國工程機械

   湖南目前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工程機械生產基地,僅是長沙市就擁有規模主機企業30余家,各類型配套協作企業200余家,生產12個大類、100多個小 類、400多個型號規格的工程機械產品,重工、、山河智能3家企業更是實現了成功上市。這三家企業成功入圍國際權威媒體《國際建設》雜志發布的2012年 度全球工程機械YellowTable排行榜,其中重工排名第六,排名第七。

  重工2011年成功打破外資品牌 產品對於中國挖掘機市場的壟斷,2011年挖掘機全年銷量達20614台,市場占有率為12。3%,超過小松、卡特彼勒等外資品牌,占據了中國挖掘機市場 的頭把交椅。在並購普茨邁斯特之後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全球混凝土機械的霸主地位。其他如掘進機、正面吊、堆高機、旋挖鑽機、攤鋪機等則保持了國內市場占有率 第一的位置。

  的起重機產品以絕對領先優勢鞏固了行業第一的市場地位,履帶式起重機在2011年躍居行業第一,環衛機械繼續遙遙領先競爭對手,汽車起重機械、路面及樁工機械繼續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湘商並不是名鎮天下的商幫,但是工程機械“湘軍”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於湖南經濟的印像。憑借湖南人特有的文化與精神,工程機械領域的湖南力量已經並且在繼續創造著奇跡。相信,在龍頭企業的帶領下,湖南將會成功實現由工程機械“制造大省”向“制造強省”的轉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