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5日星期日

音樂保育台灣少數民族文化

音樂保育台灣少數民族文化

在台灣南投縣羅娜部落的布農人司曜榮看來,台灣少數民族部落南投旅遊景點“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神秘”,“但部落文化有其特別性,在各種文化的衝擊下,台灣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面臨嚴峻的挑戰。”

今年26歲的司曜榮曾是一個樂隊的主唱,現為攝影師。他希望通過錄制音樂的方式保育台灣少數民族文化。13日南投旅遊,正在北京旅游的他接受了中新社的采訪。

身為台灣少數民族布農人的司曜榮,面對民族文化流失的現像深感憂慮。在台灣,他深入每一個民族部落,記錄部落中獨特的音樂。“在錄制各部落音樂的過程中,會面臨一些困難,有時要花不少時間去說服他們為我表演。”

司曜榮表示,在一個部落中通常要停留10至20天,與當地人建立友誼後,他們才願意讓他錄制表演。“在不同部落居住一段時間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當地的文化。”

據了解,現在台灣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育大多以影像、音樂、文字和口述歷史等方式傳承。但由於缺貶經費和人才,文化保育工作遇到很多挑戰。

“過去台灣經濟發展如日中天時,年輕一輩到城市打拼,部落中只有老年人和小孩子留守。以農耕為生的少數民族部落,老一輩的農耕技巧和生活經歷難以傳承。”司曜榮說,“很多年輕人到城市後,生活習慣早與部落脫節,因此部落文化的傳承出現斷層。”

不過,這些年來人們意識到要找尋失落了的文化。“令人欣慰的是,現在台灣的一些小學積極推廣少數民族文化,讓小孩子有機會學習傳統的部落文化,使織布等傳統技術有機會生存下去。”

司曜榮表示,現在有些少數民族青年放棄城市的工作,回到部落裡推廣“有機耕種”,讓一些以農耕為主的部落可以發展下去。這些高學歷的年輕人把有機耕種技術 引入部落,同時利用互聯網和各種高科技向部落之外推廣有機農業,打開市場。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令如今的部落農耕煥發了新的面貌。

司曜榮認為,傳統的部落文化也需要在現代社會中“與時代接軌,得到發展”,才能更好地傳承。在發展有機農業的同時,台灣部落旅游的發展也帶動了少數民南投住宿族文化的保育。阿美人的豐年祭、雅美人的飛魚祭等部落習俗逐漸為人們熟悉。

“在部落旅游中,當地人希望游客可以融入他們的文化,賓主盡歡。”司曜榮說,在台東地區有布農部落的文化園區,那裡不但有旅館,還有文化保育館、民宿區等讓游客體驗織布、欣賞少數民族歌舞等活動。

不過司曜榮也提醒即將前往部落“探秘”的游客,在游覽少數民族村落時,要尊重當地的文化和習俗。“游客對少數民族部落充滿好奇無可厚非,但不能影響當地人的生活。”

曜榮指出,有些部落的旅游景點不允許拍照,甚至有些地方禁止游客進入。“不禮貌的游覽會影響部落的原生態。”司曜榮說,“希望外地人去體驗少數民南投民宿族生活時跟隨他們的節奏和步伐,這樣才可以讓部落文化永續發展。”

據台灣有關部門統計,目前台灣的少數民族人口近50萬,約占台灣總人口的2%。其中有阿美人、泰雅人、布農人、排灣人、太魯閣人、賽德克人等10多個部落,各有自己獨特的文化藝術、節日禮儀和習俗等。

近年來,台灣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育工作越來越受得民眾的關注。人們通過影像、音樂、文字和口述歷史等渠道了解部落文化,在互聯網上分享不同部落祭典的照片和感受。本土的少數民族也積極與外人分享自身的傳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