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1日星期三

石中之王 田黃石的收藏與鑒定


 1。石形

  田黃的母石為山料,呈棱角狀,經過重力與田黃水流的搬運及磨蝕作用,其棱角逐漸圓化,形成形態多樣、大小不一的卵石(獨石),呈次棱角狀或次圓狀。如果發現棱 角尖銳或渾圓光滑的“田黃”就值得懷疑,可能為掘性石或山料磨制而成,但如果在加工過程中破壞了其原形就難以識別了。田黃一般為幾十克至幾百克,超過千克 的非常罕見,幾公斤的田黃應值得警惕。

  2。石皮

  田黃長期埋藏在水田中,經風化作用,其外表通常會形成不同特征的皮層。根據皮層的厚薄,可分為厚皮(>1mm)、薄皮(<1mm data-blogger-escaped-a="" data-blogger-escaped-href="http://www.0977001001.com">雞血石土壤形成黑色皮。由於田黃普遍發育石皮,有“無皮不成田” 之說,故石皮成為鑒定田黃的重要特征之一。

  3。蘿蔔絲紋

壽山石  采用透射光觀察田黃的內部,其普遍發育似“蘿蔔絲紋”紋理,是非常重要的鑒定特征。田黃內部的“蘿蔔絲紋”多種多樣,發育程度不同,按粗細可分為條帶狀、 條紋狀與細絲狀;按形態可分為直線形、網狀形與不規則形;按顏色可分為白色、黃色與棕色;按透明荔枝凍度可分為半透明與微透明。田黃基本上都具有“蘿蔔絲紋”, “無紋不成田”的說法成立,但不能絕對化。

  4。紅格(或紅筋)

  田黃的“格”或“筋”實際上是一種裂隙,這些裂隙在地表條件下,特別是水田裡,普遍受到Fe2O3溶液的滲入與沉澱,被染成黃紅色,故稱為紅格或紅筋。但也有少數沒有顏色,為白色裂隙,則稱為無色格。田黃有紅格(或紅筋)的現像較普遍,也有“無格不成田”之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